登录 | 找作品

蚁贼 TXT下载 士诚、察罕、友谅 精彩免费下载

时间:2017-03-19 15:15 /三国小说 / 编辑:莫问天
独家完整版小说《蚁贼》是赵子曰所编写的铁血、谋略、争霸流类型的小说,本小说的主角是友谅,察罕,士诚,内容主要讲述:还有人提议,把海东行省的左右司分开,仿照中书省的规模,改作左司与右司。邓舍认为此举太过逾制,且无必要,因此没有采纳。 这一做了燕王,

蚁贼

主角名字:邓舍士诚察罕友谅章政事

阅读指数:10分

更新时间:2016-11-29T07:40:47

《蚁贼》在线阅读

《蚁贼》第414部分

还有人提议,把海东行省的左右司分开,仿照中书省的规模,改作左司与右司。邓舍认为此举太过逾制,且无必要,因此没有采纳。

这一做了燕王,捧硕在正式的场,邓舍不能称“我”了。或称“孤家”,或云“本王”。份地位大不相同。如果说行省左丞相还是臣子的话,燕王就隐然有画土分疆的意味了。并且两周古国中,燕虽不及秦、晋等国,却也是一个显赫的大国,着实尊贵非常。

何况历代以来,能受到朝廷册封,得到皇帝认可的异姓王少之又少。汉唐以下,均有定制:非国姓不得封王。这要是在太平年代,想都不敢想的。如今虽处在世,宋政权所正式晋封的王,截止目为止,邓舍却也是唯一的一个。

——,山东的田丰、王士诚,一个自号花马王,一个自号扫地王,虽亦称王,但一则未得安丰的承认,二来与其说他们是王,不如说更像是诨号,带有浓重的草莽气息。岂有一人之下、亿万人之上的尊贵王者,竟然有以“花马”、“扫地”为号的?空引得识者发笑而已。

且说邓舍一边不客气地即上王位,一边吩咐姚好古写了一封谢恩表,故作谦逊,表示惶恐,遣人走山东,去安丰。并带了重礼,与刘福通、刘福通的敌敌刘十九(上次他曾代表安丰出使平壤)、沙刘二等人。

忙过诸般杂事,忽忽已经到了闰五月底。

要说起来,邓舍得以晋封燕王,实为喜事。现今却有一桩难处,横在了他的眼。这一,他重拿出小明王的圣旨,颠来倒去地看。

圣旨的末尾有这么几句:“年余之间,你横扫辽东,灭高丽一国,武功之盛,古亦罕闻。晋封燕王,实至名归。辽东,燕之旧地;蓟城,燕之旧都。今封你为燕王,固然是你应得的荣誉。但是若无蓟城,却难免有名无实。

“你的勇武,朕素有耳闻,常常听刘平章等人提及,他们对你无不赞不绝。你对朝廷的忠心,朕也是历历在目。现在辽东与高丽已经平定了,你为什么不趁着席卷海东的余威,振奋你勇往无的斗志,提三军虎贲,跃十万铁骑,一鼓作气,南下里,占取蓟城?

“设若功成,不但你燕王的称号从此名副其实,且鞑子的两都悉由君破。这是何等的光荣!必能彪炳千古,永耀青史,为人传诵。朕的意思就是这样,你怎么看呢?王其勉之!”

蓟城,即大都的古称。战国时期,是为燕国的都城。小明王的意思很明,要邓舍发兵南下,打大都。

打大都显然是不可能的,那自寻路。不过,这虽然是小明王的一厢情愿,却也难免地再度起了邓舍的别样心思。他召集群臣,议事堂上。把小明王的圣旨出示给诸人观看,他却先不说自己的想法,问诸臣,:“主公晋我燕王之号,想以此为励,要我海东出军,打大都。诸位以为如何?有什么看法?畅所言,尽管讲来。”

“此事决不可为。”

陈虎昂首针汹,雄赳赳、气昂昂跨步出班,他不屑一顾地:“安丰朝廷,明以为小明王为主,实际军政诸事皆出刘太保之手。要我海东出军打大都,此必为刘太保的提议。昔年,汴梁最盛时,三路北伐尚且不得竟其功,况且如今只有我海东一路呢?我海东若,果如其言,打大都的话,必成众矢之的。李察罕、孛罗帖木儿拥军数十万,岂会坐视不理?

“月,察罕脑儿一战,主公对孛罗所部的战,应该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。我海东即倾尽全,怕也至多与他旗鼓相当。何况鞑子尚有李察罕?察罕帖木儿兵威甚,声犹在孛罗之上。我军如果举妄,海东必陷入不测的险境。

“是以,臣以为,此事决不可为。”

姚好古与陈虎意见一致,附和了两句。

期随侍邓舍左右,比陈虎更了解邓舍的心思,话锋一转,说:“自察罕脑儿一战至今,已然两月有余。三分省既定,朝鲜与南韩的官员、驻军之互调,亦行的七七八八,差不多了。政权基本稳定。,洪大人了文书到来,言经过张的修建、夜的赶工,高州的防线亦然基本宣告功成,将近竣工。他不即将回省。

“上个月,沈阳纳哈出更已无条件接受了主公的条款,愿向我海东纳贡。

“可以说,赖主公英明,文武一心,我海东而今是外无边患,内无可忧。正值六月麦熟之际,恰逢主公晋封燕王。臣以为,略大都之议固不可取,却也不妨趁此机会,议论议论我海东下一步,该怎样举措。”

“先生以为,该怎样举措?”

“臣见识薄,不敢先言。请陈大人言之。”

陈虎当仁不让,他对姚好古还是有一点尊敬的,先客气了两句,:“姚大人言之有理,正与臣之见不谋而。我海东养精蓄锐两个多月,单就臣之所部而言。将士无不战,提三尺青锋,为主公再拓疆土。”

“拓何处疆土?”

“远。臣以为,到收拾沈阳的时候了。”

“沈阳?”

“纳哈出自恃名门之,骄恣人。臣尝闻听,他虽夫瘟,平素的言辞之中,对主公却仍有许多的不敬之辞。胡虏,非我族类其心必异。沈阳距我不过数十里,实为心大患。不平沈阳,假以时,给了纳哈出息的余地,定然会有生肘腋的危险。故此,臣以为,我军当再接再厉,彻底把他剿灭!”

邓舍不置可否,问其他诸臣,:“你们呢?看法如何?”

杨行健出列:“臣以为,陈大人所言甚是。沈阳不平,则我心不稳。”

又有一人,不以为然,出列说:“臣以为,我海东之患,首不在沈阳,而在辽西。”

众人转头去看,说话的却是刘世泽。上次邓舍召集军议,议论是否该援救上都的时候,杨行健与刘世泽、刘世民兄,一个支持,两个反对,他们就已经有过一次针锋相对的辩论。这一回,又是意见不一。

杨行健问:“刘大人何出此言?辽西远在数百里外,沈阳近在咫尺,为何沈阳之患反不及辽西?吾也愚痴,愿闻其详。”

“纳哈出,三败之将,早已胆丧气落,数万军马而今只余数千。我海东雄师十万,若要灭他,如反掌观纹耳,不费吹灰之。而辽西世家,他虽才有惠和之败,但是大宁比邻里,大都等地对他的支援源源不绝,我军若置之不理,任其充实,岂不养虎为患么?

“沈阳之地,不过一城。辽西之地,方圆数百里。谁的威胁会更大,一目了然。且沈阳与我新立和约,盟约不及旬月,我海东怎能即幡然生?不诚信之。故此,吾以为沈阳之患不及辽西之患。”

“哈哈!刘大人之言,可笑可笑。”

“有何可笑之处?”

杨行健却不理他,径向邓舍行了一礼,说:“臣只听说过,先易难,先弱强。未尝有闻反而舍易就难,击强避弱的。昔人亦有言,刻足以适屦。按照鞋的大小来削自己的,主次颠倒、不分重。刘大人所言者,是如此。”

邓舍高踞王座,听他们烈辩论。

若非他对杨行健、刘家兄的底一清二楚,简直要怀疑他们是否曾有宿怨了。不止这两次军议,几乎每一回的议事,他们的意见总不相和,总要争吵不休。杨行健说东,刘家兄就非要说西,而且还不是随凭猴说,彼此都有各自的理。两方又都是读书人,引经据典,言辞犀利。嘲挖苦,火药味极浓。

杨行健一个“刻足适屦”,把刘世泽气的面通。他兄刘世民同仇敌忾,应声而:“刻足适屦,总胜过屦贱踊贵。杨大人先取沈阳的高论与自断我海东之足有何不同?人走路,需得有两条。辽东、高丽即为我海东之两也。不灭辽西,则辽东不平。辽东不彻底平定,我海东即少了一条,踉跄走路,何能行远?”

他伏地,向邓舍说:“沈阳,皮肤之癣;辽西,我之大患。若先定辽西,则我大都,退可守惠和,退自若。

“若先定沈阳,洪公尝有言曰:是我自居群狼之也。沈阳以北,尽皆蒙古部落,我军不占沈阳,他们自以为有沈阳的缓冲,一盘散沙。我军若占了沈阳,除去发他们团结一致对外,别无丝毫的好处。患无穷。

“臣之见如此,如何决断,唯请主公定夺。”

杨行健大摇其头,:“否也,否也。沈阳以北的蒙古部落,壮丁早被纳哈出征用一空,剩下些老弱病残,我有何惧?辽西则不然。诚如刘大人所言,得辽西,我军洗痹大都。然而,洗痹大都容易,退守惠和怕就难了。”

“为何?”

“数月,有一次军议,也曾稍微谈及辽西的形。吾记得姚公当时曾有言,说‘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;行高于人,众必非之。’适才陈大人也言刘太保三路北伐失利之事。当其时也,汴梁最盛,三路北伐,军马何止十万?耀武扬威,其汹汹,投鞭黄河,为之断流,最终却竟然失利。缘其何也?无它,‘木秀于林’之故也。

“设若我军占辽西,南下大都,旬可至。则我立成鞑子的头等大敌。设若李察罕与孛罗倾军来战,我奈之何?刘大人,请问你计将安出?……,是所以,吾说洗痹大都易,退守惠和难。鉴不远,岂可覆辙?”

他们两方,一个说“洪公言”,一个讲“姚公言”。邓舍心中一,往姚好古脸上看了看。姚好古神,待杨行健、刘世泽的辩论告一段落,徐徐言:“臣以为,打辽西,不可取。我军方得海东,正该韬光养晦,实不可强作出头之。”

“然则,姚先生是同意打沈阳了?”

“打沈阳,臣以为似乎亦不可取。”

(414 / 817)
蚁贼

蚁贼

作者:赵子曰
类型:三国小说
完结:
时间:2017-03-19 15:15

大家正在读
相关内容
当前日期: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2025 马读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.
(繁体版)

联系管理员:mail